四川省中國青年旅行社為您提供:成都九寨溝、峨眉山、稻城-亞丁、海螺溝、四姑娘山、西藏、昆明麗江、三亞、四川成都周邊旅游咨詢服務及最新旅游報價!
蜀相
丞相祠堂何處尋,錦官城外柏森森。
映階碧草自春色,隔葉黃鸝空好音。
三顧頻煩天下計,兩朝開濟老臣心。
出師未捷身先死,長使英雄淚滿襟。
唐代詩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,翌年游覽武侯祠時創作的一首詠史懷古詩。此詩借游覽古跡,表達了詩人對蜀漢丞相諸葛亮雄才大略、輔佐兩朝、忠心報國的稱頌以及對他出師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。詩中既有尊蜀正統的觀念,又有才困時艱的感慨,字里行間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懷。這首七律章法曲折宛轉,自然緊湊。前兩聯記行寫景,灑灑脫脫;后兩聯議事論人,忽變沉郁。全篇由景到人,由尋找瞻仰到追述回顧,由感嘆緬懷到淚流滿襟,頓挫豪邁,幾度層折。全詩所懷者大,所感者深,雄渾悲壯,沉郁頓挫,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。
成都武侯祠,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南門武侯祠大街,是中國武侯祠景觀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廟,由劉備、諸葛亮蜀漢君臣合祀祠宇及惠陵組成。始建于公元223年修建劉備陵寢。千多年來幾經毀損,屢有變遷。武侯祠(指諸葛亮的專祠)建于唐以前,初與祭祀劉備(漢昭烈帝)的昭烈廟相鄰,明朝初年重建時將武侯祠并入了“漢昭烈廟”,形成現存武侯祠君臣合廟。現存祠廟的主體建筑1672年清朝康熙年間(康熙十一年)重建。1961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1984年成立博物館,2008年被評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,享有“三國圣地”之美譽。成都武侯祠現分文物區(三國歷史遺跡區)、園林區(三國文化體驗區)和錦里(錦里民俗區)三部分,面積約15萬平方米。三絕碑"──“漢丞相諸葛亮武侯祠堂碑”。碑高367厘米,寬95厘米,立于唐憲宗元和四年(809年),由唐朝著名的大政治家、當朝宰相裴度撰文、著名書法家柳公綽書寫,名匠魯建勒石上碑。"三絕碑"之稱始于明朝弘治十年(1497年),當時的四川巡按華榮在碑上題跋:“人因文而顯,文因字而顯,然則武侯之功德,裴、柳之文字,其本與垂宇不朽也”,贊美諸葛亮的功德與裴文柳書并稱“三絕”;清道光九年(1829年)華陽舉人潘時彬在纂修 《昭烈忠侯陵廟志》 時又對“三絕”提出新的見解:將文章,書法,鐫刻都出自名家譽為"三絕"。三義廟是講桃園三結義:劉備,關羽,張飛的紀念堂。清康熙初年由四川提督鄭蛟麟始建。乾隆四十九年(1784)因焚香引起大火被毀,乾隆四十九年(1787)重建,道光二十二年(1842)又曾全面修葺。現在所見建筑和匾聯主要是道光年間的遺存。其建筑為混合結構,面積569㎡,四造五殿,規模宏大。后漸坍圮,僅存少量建筑尚完好,1981年被公布為成都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。1998年,因城建需要三義廟由提督街遷建到武侯祠內。
武侯祠是紀念中國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的祠堂,諸葛亮(181年-234年10月8日),字孔明,號臥龍,徐州瑯琊陽都(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)人,三國時期蜀漢丞相,杰出的政治家、軍事家、外交家、文學家、書法家、發明家。公元234年底,諸葛亮因積勞成疾,病卒于北伐前線的五丈原(今陜西省寶雞市岐山縣城南約20公里),時年五十四歲。諸葛亮為蜀漢丞相,生前曾被封為“武鄉侯”,死后又被蜀漢后主劉禪追謚為“忠武侯”,因此歷史上尊稱其祠廟為“武侯祠”。全國最早的武侯祠在陜西省漢中的勉縣(沔縣),但目前最有影響的是成都武侯祠。
武侯祠同漢昭烈廟、劉備墓(惠陵)相毗連。整個武侯祠坐北朝南,主體建筑大門,二門,漢昭烈廟,過廳,武侯祠五重建筑,嚴格排列在從南到北的一條中軸線上。以劉備殿最高,建筑最為雄偉壯麗。武侯祠后還有三義廟、結義樓等建筑。
東漢末年,朝政腐敗,再加上連年災荒,人民生活非常困苦。劉備有意拯救百姓,張飛、關羽又愿與劉備共同干一番事業。三人情投意合,選定張飛莊后一桃園。此時正值桃花盛開,景色美麗,張飛準備了青牛白馬,作為祭品,焚香禮拜,宣誓完畢;三個人按年歲認了兄弟。劉備年長做了大哥,關羽第二,張飛最小做了弟弟。這便是《三國演義》中著名的“桃園結義”。
漢昭烈廟是紀念劉備的廟宇,但人們更喜歡把“漢昭烈廟”叫作“武侯祠”。劉備的廟都只有一個,而成都的武侯祠卻不止一個,有官修也有民間修,屢毀屢建,屢建屢毀。在成都武侯祠最初和漢昭烈廟是分開的,直到明朝初年,武侯祠香火鼎盛而劉備廟卻冷冷清清。朱元璋的第十一個兒子、蜀王朱椿認為不合禮制,有臣下欺主的嫌疑,于是下令重修劉備廟。并按他的意愿,廢武侯祠,在劉備廟內增加了一個祭祀諸葛亮的祠堂。并根據劉備死后的廟號,定名為“漢昭烈廟”。至此合二為一。
據《三國志》的記載,劉備于公元223年病故白帝城之后,靈柩運回成都,下葬于此,史稱惠陵。而按照漢制,有陵必有廟,所以在同時期,就有了漢昭烈廟誕生。大約在南北朝時期,成都武侯祠與惠陵、漢昭烈廟合并一處。現存祠廟的主體建筑1672年清朝 康熙年間(康熙十一年)重建。
2008年被評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,享有“三國圣地”之美譽。成都武侯祠現分文物區(三國歷史遺跡區)、園林區(三國文化體驗區)和錦里(錦里民俗區)三部分,面積約15萬平方米。2006年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,是全世界影響最大的三國遺跡博物館。每年春節前后成都武侯祠都要舉行二十天左右的大廟會,南郊公園,武侯祠和錦里連成一片統一售門票,平時南郊公園和錦里免門票。
一部三國演義,將武侯祠推到了一個高點。《臨江仙·滾滾長江東逝水》是明代文學家楊慎所作《廿一史彈詞》第三段《說秦漢》的開場詞,后毛宗崗父子評刻《三國演義》時將其放在卷首。1994版電視劇《三國演義》將其作為主題歌歌詞。臨江仙·滾滾長江東逝水:滾滾長江東逝水,浪花淘盡英雄。是非成敗轉頭空。青山依舊在,幾度夕陽紅。白發漁樵江渚上,慣看秋月春風。一壺濁酒喜相逢。古今多少事,都付笑談中。其白話譯文:滾滾長江向東流,不再回頭,多少英雄像翻飛的浪花般消逝,爭什么是與非、成功與失敗,都是短暫不長久,只有青山依然存在,依然的日升日落。江上白發漁翁,早已習慣于四時的變化,和朋友難得見一面,痛快的暢飲一杯酒,古往今來的紛紛擾擾,都成為下酒閑談的材料。
武侯祠博物館的景區游覽地圖。
三國時代出川征戰時期的棧道,沿江鑿巖壁而建,才有李白蜀道難,今天高鐵,動車,高速,將四川的交通變成了通途,再無蜀道難。
成都武侯祠喜神方。在我國各地還有正月初一“迎喜神”的習俗,也是對準喜神所在方位,在一定時辰出迎、焚香、鳴鞭炮、并趕豬羊等,仿效古時候的牲牢饗神之舉。舊時北京妓院里還有一種走喜神方的習俗,《北平風俗類征·歲時》引《京華春夢錄》記載此俗說:“院中有俗,元旦黎明,攜帕友走喜神方,謂遇得喜神,則能致一歲康寧。”在民間諸神中,喜神是不多見于經傳的,同時其形象也很少見于圖繪。喜神為何沒固定的人物畫像?喜神方告訴我們:喜神是方的,誕生于方城!故見此有一喜神方石。
成都武侯祠博物館
一、武侯祠門票60元/人